華粵:守正創新求突破,在開放合作中走向未來
2024北京車展盛大開幕。圍繞智能化、電動化轉型,中國汽車產業正迎來一場史無前例的狂歡。
新汽車,新時代,無論是車企還是零部件供應商都在求突破、尋轉變,中國汽車產業鏈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珠海華粵傳統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粵”)就是鏈條上的一家主動求變、求新公司。在新汽車時代,他們也在嘗試尋找自己能扮演的新角色。
4月25日,珠海華粵傳動科技有限公司OEM業務總經理方艷平在現場接受了《中國汽車報》的采訪,講述了華粵對當前汽車轉型趨勢的看法。
深耕領域30載,把握時代脈搏
“我們是一家深耕汽車傳動領域的企業,至今已有三十余年歷史,”方艷平介紹,從傳統燃油車時代開始,華粵一直專注于汽車傳動賽道,是AT\CVT\DCT等自動變速器傳動關鍵部件的資深供應商。
進入新能源時代,華粵密切關注用戶需求變化以及技術發展趨勢,不斷求新、求變、求突破。本次車展,他們亦攜混動、純電動等重磅新能源產品亮相。
電磁式離合器
據介紹,此次帶來的創新產品有“二合一”的扭矩減振器以及雙質量飛輪等產品,還有為滿足主機廠各種需求而自主創新開發的混合動力離合器,包括軸齒式離合器、低攪油效率損失離合器以及電磁式離合器等自研產品。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華粵全新自研的電磁式離合器。方艷平在現場通過演示為我們講解了全新產品的獨特優勢,“電磁式離合器,通過電磁直接控制,實現混合動力的切換,可以替代傳統的濕式離合器,在本體降本的同時,為主機廠最大程度地降低混合動力箱子的成本?!?/span>
“二合一”減振器
方艷平解釋道,“二合一”減振器由于將原來的減振器與飛輪兩個零部件合二為一,可以減少整箱零部件數量,達到輕量化同時降低裝配及管理成本。據他介紹,以往與混合動力相配的扭矩減振器都是獨立的產品,從2023年開始,華粵創新地將扭矩減振器和飛輪一體化設計,首創為二合一產品,讓零件數量得到減少的同時,也讓產品的減振性能在匹配時達到最優。
今年以來,各車企將價格戰卷到新高度,成本的壓力毫無意外也向上傳導到了供應鏈上。降本增效成為車企和零部件企業共同需要面對的難題。因此,對于華粵來說,通過對細節的把控,實現重要零部件的成本可控,既是對車企用戶負責任,也是華粵對自身的嚴苛要求,更是對未來發展的重要預判。
直面軟硬新挑戰,自研之路越戰越勇
人人都在說轉型的今天,想要真正實現行動上的轉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對于汽車傳動這種門檻高、自研難度大的領域。
“新產品從開發到推廣都需要時間,其實我們很多產品都是提前四五年開始研發,如濕式離合器我們是在2017年開始研發,大家看到的近兩年混合動力市場的快速增長,我們早就已有技術儲備。”
方艷平對記者說,“我們這個領域的產品有一個特點,因為通常都是伴隨整車認證,所以項目開發需要的時間會更長,至少也要一年,如果沒趕上當年的冬標、夏標或路試,可能就要再等一年,產品只有搭載整車測試完成,才能進入量產階段?!?/p>
面對時間和機遇的嚴苛,華粵必須早早做好研發儲備,但正向自研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在轉型路上,總會遇到一些“攔路虎”,而華粵的“攔路虎”就是新增的軟件部分。
“我們整個轉型探索是既有漸變式也有顛覆式,硬件部分盡管還沒有完全脫離原來的傳動領域,但也需要加入創新?!狈狡G平指出,部分新開發的新能源產品都需要配備控制單元,也就是軟件,都是由華粵團隊完全自主開發。這對華粵是顛覆式的挑戰。首先,這是兩個完全不同領域,設計、開發流程完全不同。這就給開發帶來很大挑戰。從機械控制向電控的轉變過程對他們來說同樣是整個團隊需要攻克的挑戰。
但是這些挑戰都沒有難倒他們,不僅在新能源賽道越戰越勇,隨著電動化趨勢大旗飄揚,華粵也開始在純電汽車的賽道上奮力起步,開發了如電子油泵等熱管理系統產品,目前正在與主機廠進行推廣應用階段的洽談。正如方艷平介紹,華粵對于自研創新產品非常重視,“我們在南京設有研發中心,有專門的研發團隊,不僅負責前期技術研究,也為后期的產品開發提供有力支撐?!?/p>
兩條路并行而進,合作鑄就共贏未來
傳統Tier 1時代,產品交付都是黑匣子,但在“軟件定義汽車”趨勢下,各車企對于智能化的把握已經成為紅海決戰的關鍵。因此,“白盒子”或“灰盒子”成為智能汽車時代下的“新寵兒”。但其實不只是芯片、算法等軟件,硬件也因為電動化、智能化的發展,越來越擺脫“黑盒模式”。方艷平說:“我們既可以提供硬件,也可以提供軟件控制,同時還可以提供軟件的接口,方便主機廠來進行控制,相信通過多種模式的合作,可以為不同主機廠提供不同選擇,既能為其提供產品服務,也能滿足部分主機廠掌控‘靈魂’的需求。”
讓主機廠獲得部分開源權限,與其合作共研,并根據需求的更新變化,進行一定程度的差異化設計對Tier 1來說變得尤為重要。華粵作為本土企業,在這種開放模式上顯然更為靈活,也更了解整車需求,與主機廠配套多年,擁有非常豐富的經驗。主機廠也對他們有著充分信任,通過開放合作,實現多方共贏,既是零部件供應商與車企合作方式的創新,也將使雙方走向更深度的融合。
近年來,傳動、驅動產品的門檻正在逐步降低,主機廠的研發能力也在加強,自有軟件能力、控制能力及硬件能力都在快速發展,因此中國新能源汽車能夠走在全球領先。在方艷平看來,唯一的門檻是研發投入,既要有成本的投入,更要有時間的投入。他指出,汽車產業是一個規模經濟,主機廠如果有足夠的體量支持,那么完全可以支持“全棧自研”,但他認為這樣并不合算,“專業的事應該交給專業玩家來做,專業玩家能夠整合更多客戶需求,在時間成本、物質成本以及質量管控方面做到更好的平衡,而這也是華粵的優勢。”
“這條賽道很窄,我們做得足夠深,華粵并不是一個體量特別大的企業,但一直專注在這一條賽道,深耕細作,希望用專業的知識和經驗,賦能主機廠更多優勢?!狈狡G平坦言。
目前除了汽車領域,華粵也將視線投向更多應用,如非道路車輛、工程機械、航空、軍工領域等。在汽車領域,華粵表示,我們認為新能源的終極目標會指向電,因此我們也將繼續在這一賽道拓展,繼續扎下去研究。
與此同時,華粵也并沒有放棄燃油車產品?!耙环矫?,盡管燃油車市場整體下降趨勢不可逆,但我們認為,傳統燃油車市場不容忽視,中國幅員遼闊,一定會存在多種需求。此外在海外市場,目前為止出口市場75%還是燃油動力。我們在燃油車市場依然有明顯優勢,多個產品打破了外資的壟斷,以物美價廉的本土產品支持燃油車的生產發展?!狈狡G平表示,過去一年,我們的合作伙伴如上汽、奇瑞、江淮、長安有著非??捎^的出口銷量,也讓燃油車產品的生命周期在不斷延長。“很多人說,燃油車過時了,不要做了,但是對華粵來說,我們依然有市場,甚至還在為個別產品增加產能。”
中國的新能源發展有著自己的特色,踐行“雙碳”目標的大方向不會變,但實現路徑還需要市場和時間去驗證?!拔覀兡茏龅氖菍Ω鞣N路線不斷去研究、做嘗試、沉淀出更契合未來發展的技術和產品?!狈狡G平對未來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