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 HRC汽車公司總經理駱濤:碳纖維復材應用進程提速 量產規模需要被重新定義
4月19日,在第二十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以下簡稱“2023上海車展”)上,HRC汽車公司與廣汽埃安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HRC與廣汽埃安將攜手共同致力復合材料汽車輕量化領域的創新技術開發及應用推廣。據悉,廣汽埃安昊鉑Hyper GT上應用了相當數量碳纖維復合材料,而這無疑也成為消費者甚至行業關注的話題。在此次簽約之后,記者在展臺對HRC汽車公司總經理駱濤進行了專訪,傾聽他對于碳纖維復合材料在汽車領域應用的一些新趨勢、新變化、新判斷。
HRC汽車公司與廣汽埃安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5年3步走 碳纖維復材不再是“花瓶”
“從今年上海車展上整車企業的展品來看,我們能非常清晰地看到碳纖維復合材料在汽車領域當中應用的一些趨勢性的變化?!瘪槤嬖V記者,“泛泛而言,輕量化一直是OEM的核心需求,而碳纖維復合材料的特性剛好可以滿足這些需求。但值得仔細分辨的是,新能源汽車的井噴式增長是一個重大轉折點與契機,車身輕量化及碳纖維復材應用出現了趨勢性的變化。第一個趨勢性的變化是在此之前,OEM對于輕量化的需求是一個漸進式的,是依據OEM自身開發節奏來展開的。而新能源汽車的大發展,是一個外力推動,OEM對于材料輕量化的需求出現了爆發式增長,整車減重帶來的提升續駛或降低電池用量對OEM而言都足夠有吸引力,同時熱成型鋼、鋁合金車身等相對傳統的材料、工藝,已經逼近自己的極限。第二個趨勢性的變化是我們自主品牌的高端化進程在提速。例如一汽紅旗的高端車型、比亞迪的仰望、吉利旗下的極氪、路特斯、廣汽埃安的昊鉑等等,我們自主品牌推出了很多高端化的品牌、產品。而與此前的一輪自主品牌高端化有所區別的是,最新的自主品牌高端化切切實實地使用了很多革新性的技術應用。所以我們碳纖維復材作為材料的革新,以及由于碳纖維復材應用帶來的造型上的革新支撐了自主品牌的高端化嘗試。第三個趨勢性的變化是行業開始更加注重零部件本身的可設計性。幾乎所有OEM都在從性能、成本不同維度向極限推進,對零部件本身的要求會越來越嚴苛,對它(零部件)的特性需求會越來越復雜化。我們近年來發現很多OEM對于一些零部件的要求是既要輕量化、又要耐腐蝕、還要高強度。這種復合要求的高頻出現,成為OEM的一些共性趨勢?!?/p>
“從我自己的主觀判斷來看,我們可以把OEM對于碳纖維復材的應用劃分成這樣幾個明顯的階段。在2018年之前OEM關注碳纖維復材,最重要的就是看中了(碳纖維獨特的外觀紋理)。反映在應用實際上,就是大量地(碳纖維復材)被應用在外觀套件上。但從2019年開始,OEM開始更加注重碳纖維復材的輕量化的特性,集中表現就是碳纖維復材開始應用在覆蓋件上?!瘪槤治稣J為,“那么從2021年開始,我們的OEM注意到了碳纖維復材的高比強度與高比剛度特性,碳纖維復材應用逐漸開始向結構件延伸?!?/p>
而在這一過程中HRC作為綜合性的碳纖維解決方案供應商,優勢凸顯?!拔覀兪强梢愿鶕蛻魝€性化的需求對碳纖維材料來進行特性設計、編輯的?!瘪槤硎?,“美觀、耐腐蝕、輕量化、高強度、集成度好等等特性,能夠根據客戶的需求,進行定制化的材料配方與工藝開發。”這極大提升了碳纖維復合材料的易用性。
HRC展出的碳纖維電池包上蓋
重新定義批量
正因為碳纖維(復合材料)具有這些特性,又能夠通過深度定制滿足客戶需求,通常會帶給人一種“反行業直覺”的錯覺——畢竟通常意義上某一型零部件恐怕需要達到10萬甚至更多,才能算作批量,才能算作具有了一定的規模效應。
“我恰恰認為這是個行業當中需要重新厘清的點,也就是我們需要重新定義碳纖維符合材料的‘批量化’。”駱濤表示,“我的結論是,對于我們碳纖維復合材料產品而言,每個月百臺以上就能夠算是批量生產,倘若一個月過千臺,那就是大批量,而若一年過萬,那絕對是‘巨量’水平。”
“這一點,實際和我們自主OEM給我們提供的良好土壤是有直接關聯的。”駱濤解釋道,“早期歐洲OEM開始應用碳纖維復材的時候,是有比較明顯的學習曲線的,從最開始的摸索直至定型量產,但由于產品品類限制,這些應用的總量極其有限。但是我們自主OEM在不斷的跟隨、學習之后結合自己對國內消費者喜好的把握,對碳纖維復合材料的使用,成熟、自信,這直接帶來的就是能夠讓更多消費者體驗到碳纖維復材帶來的價值,更為我們帶來了對于批量的新內涵與定義。例如碳艙的概念,國內的OEM已經有多家開始在與我們一起探索落地實現方案了。而這一般都是國外千萬元級別超跑品牌才會去考慮的方案?!?/p>
HRC展出的車身件集合
碳纖維復材帶來新特性、新空間
事實上,OEM對于材料、工藝的追求是一刻不停的。特斯拉對于一體化壓鑄的“青睞”也讓不少整車企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無論是一體化壓鑄還是碳纖維復材的應用,對于整車而言,都帶來了全新的產品特性,同時,帶來了新的利潤空間?!瘪槤毖?,“我的分析認為,一體化壓鑄能夠幫助企業實現的是零部件數量的降低、整體強度的提升、整車輕量化的同時,能夠帶來的是更大、更靈活的利潤空間?!?/p>
駱濤認為,這樣的技術進化路線,讓越來越多的整車企業嘗到了“甜頭”,產品變得更有競爭力,自身的利潤空間也得到了保證。“而碳纖維復材,同樣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甚至,可能會更加出色。”駱濤分析認為,“首先碳纖維復材的可集成性更好,這意味著工藝成本更低。其次,碳纖維復合材料本身的強度就優于鋁合金。而這將給整車產品帶來輕量化(更長的續駛里程、更少的電池配置)特性、更好的操控穩定性(簧上質量更輕)、更好的結構強度(帶來更優的安全性表現)、更出色的耐腐蝕性。第三,碳纖維復材的應用還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業的開模等前期費用。舉例而言,我們采用碳纖維復材,整車模具費用大約在中幾千萬元左右,而目前行業內常見的工藝全車模具費用幾乎在小幾個億左右。這對于汽車整車企業,尤其是產量小的高端品牌、造車新勢力等具有非常明顯的吸引力?!?/p>
價格戰 或逆向助推新材料應用
行業內從年初燃起的“價格戰”,讓不少企業憂心忡忡,而這種價格戰是否會擠壓新材料、新工藝的應用空間?
“我個人認為是不會的。甚至是恰恰相反,價格戰愈是激烈,愈發可能激勵企業去嘗試新工藝、新材料。”駱濤坦言,“我們會發現價格戰擠壓了很多產品的利潤空間,但這些產品有一個共性就是‘千車一面’,消費者從這些產品的歷次換型迭代中難以體會到技術的進展,也看不到創新的存在。這些車會率先被卷進‘價格戰’之中,被消費者所拋棄。但這也提示了所有的OEM,如果不創新就會帶來淘汰的危機。而材料級創新應用,是在智能化前夜,更容易抓住消費者喜好,更容易被消費者所感知的創新。不僅如此,碳纖維復材在車輛上的應用,還將大幅改善、提升整車的安全性、美觀性、操控感等,這些都足以幫助OEM設計、生產出有獨特賣點、有創新的產品,從而獲得更多消費者的青睞?!?/p>
“而如果從更具體的角度來觀察,我們認為一方面是與車身結構相關的‘碳艙’方案,另一方面是內飾件的大量應用,這些應該是比較近的未來能夠觀察到的應用趨勢。”駱濤表示,“除了碳艙帶來性能上的革命性提升之外,值得多說一句的是碳纖維復材在內飾件上的大量應用。它將一改內飾件沉悶、古板的印象。碳纖維復材將為內飾件提供非常個性的靈動的紋理設計,無論是碳纖維紋理、大理石紋理還是鍛造紋理。其次碳纖維內飾件將幫助智能化的設計更好落地,無論是透光性能還是導電性,碳纖維復材在內飾件上的大量應用都將幫助智能座艙的功能設想以更好的體驗出現在消費者面前?!?/p>
HRC展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