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主席穆希雅:歡迎中國車企去歐洲
近日,在2025年上海車展期間,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主席穆希雅接受《中國汽車報》等媒體采訪,圍繞中德汽車產業合作、貿易政策等熱點話題分享見解,探討汽車產業發展的新態勢與新思考。
因地制宜拓展中歐市場
穆希雅指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尤其是在電動汽車領域影響力尤為顯著。與中國開展貿易往來,尤其是汽車產業的貿易往來,為德國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同時,中國這一主要銷售市場,為德國實現氣候中和出行轉型提供了資金支持。不過,與其他國家車企一樣,德國車企當前正面臨中國市場的重大變革,這主要源于電動化轉型的浪潮。“顯而易見,中國市場的增長勢頭迅猛,德國汽車產業也希望參與其中。”她說。
調查顯示,超過2/3 的德國汽車行業受訪者計劃持續增加在華投資,尤其是在研發、生產和銷售等領域;1/3的受訪企業將擴大在華產能,長期來看,80%的企業計劃維持或擴大在華生產規模。多數德國企業秉持“在中國,為中國”的策略,也有部分企業仍將中國視為出口基地。
對于產能布局問題,穆希雅解釋道,德國車企擴大在華產能是為了適應中國市場激烈的競爭環境,基于在中國積累的市場經驗,更好地踐行“在中國,為中國”的策略,通過投資研發和生產更適配中國市場的產品,實現快速轉型。產品方面,德國整車企業和零部件供應商的生產都主要針對中國市場,無論是從數字化還是產品設計方面來看都是如此。與此同時,她還提到,中國車企也在積極拓展海外市場,逐漸積累在歐洲市場的經驗,嘗試“在歐洲,為歐洲”的發展路徑。
市場需求方面,穆希雅強調,中國和歐洲市場的消費者需求存在差異且不斷變化。中國消費者更看重車輛空間和車內數字化,歐洲消費者則側重于安全性和性能,但隨著市場發展,兩者需求逐漸趨近。她認為,車企若想在市場中取得成功,必須靈活適應不同市場的獨特需求,在經銷商、售后、營銷、產品等方面因地制宜。
“德國對于車企來說是一個完全開放的市場,但企業需要了解并遵守德國的政策法規,特別是在數字安全和網絡安全方面。例如,自動駕駛方面的法律法規,中德是不一樣的。”她還表示,德國企業愿意在自動駕駛等領域與中國及其他國家的企業展開競爭,與此同時,從本屆車展來看,中國車企在與德國供應商深度合作,而德國車企也在與中國供應商加深合作。
呼吁消除貿易壁壘
圍繞貿易政策,穆希雅表達了對關稅問題的關注。她表示,美國是德國汽車產業非常重要的生產基地和消費市場,美國加征關稅不僅影響德國汽車產業對美出口,也給全球汽車產業鏈帶來不確定性,德國及歐盟正在與美國各個機構進行深入交流。
與此同時,圍繞歐盟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加征關稅的政策,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予以反對,希望中歐共同努力,消除貿易壁壘,推動市場開放。
穆希雅強調:“無論國際局勢如何變幻,雙方討論的核心都應始終圍繞消除國際貿易中的壁壘與扭曲,而非制造新的障礙。消除此類貿易壁壘有多種可行方案。當前討論的方案包括設定最低價格標準,以及推動中國車企在歐洲建廠等。VDA呼吁歐盟與中國盡快達成妥善協議,從而終止反補貼稅措施。”她還提及中國稀土出口政策對歐洲企業的影響,希望中國保持政策的一致性,保障供應鏈暢通。
她還表示:“我在與中國、德國企業接觸過程中看到,雙方企業對于進入另外一個市場并在市場上生存有著比較清晰的認知。同時也可以看到,在雙方的市場上,汽車工業發展都是非常有創造性的,他們也準備好去面對相應的挑戰,并且去理解對方的市場。我們非常歡迎中國車企到歐洲市場去,也愿意為他們提供相應的幫助。”
對于將于今年下半年舉辦的慕尼黑車展,穆希雅充滿期待,認為車展將為車企和零部件供應商提供良好的交流平臺。她還表示,期待中國企業在慕尼黑車展上有精彩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