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人事與組織執行副總經理劉懿艷:建立“以舊換新”長效政策體系,持續釋放內需潛力
3月11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閉幕那天,記者終于在人民大會堂的門口見到了全國人大代表、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人事與組織執行副總經理劉懿艷。
“我們這算網友見面了!”這是劉懿艷見到記者的第一句話。
正如她風風火火又熱情的性格,劉懿艷非常關注與廣大群眾息息相關的話題和領域,今年她圍繞汽車產業發展的關鍵問題,結合智能革命與產業轉型,提出了涵蓋人才培養、消費促進、法律法規完善等多個方面的建議,致力于推動我國汽車產業全方位高質量發展。
深化產教融合,培育汽車研發人才
當下,汽車產業已從單純的機械制造領域拓展為融合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創新高地,成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展示平臺。研發工程師作為這一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教育供給與產業升級需求之間的鴻溝依然顯著。一方面,汽車行業技術日新月異,其跨學科特性給高校人才培養帶來巨大挑戰;另一方面,高校工程教育體系在實踐導向和知識更新上存在滯后性。
為解決這些問題,劉懿艷代表建議構建靈活的人事制度,增強校企間的人才流動,設立企業教師崗與產業教授崗,吸引企業資深技術人才參與教學。同時,高校應調整師資聘任標準,將行業經驗納入考核體系,并建立教師實踐進修機制。在學生培養方面,要深化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利用財稅手段激勵企業為學生提供實習平臺,發揮企業大學的實踐教學優勢,探索授予其學歷頒發資格。此外,還應強化學科融合,構建跨學科培養模式,鼓勵高校間合作開展雙學位項目,培育復合型汽車研發人才。
完善政策機制,激發汽車消費活力
汽車產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汽車類零售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約10%,對內需的穩定與擴大影響深遠。但當前汽車消費市場面臨諸多不確定性與挑戰,需要更好地鼓勵和促進汽車消費。
“去年以來,‘以舊換新’政策對汽車消費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今年政府持續推動相關工作,這釋放了很好的信號”劉懿艷說,“但是在政策落實推動過程中,我認為一些細則可以更加優化,比如政策的時效性,是不是可以適當延長,不要一年一續,讓消費者一到年底就開始觀望,這對汽車消費的傷害還是挺大的。”
劉懿艷代表提議建立長效政策體系,制定3至5年的中長期扶持計劃,如推行逐年退坡補貼的汽車以舊換新政策,為市場提供穩定預期。在稅收方面,切實減輕汽車消費者的稅收負擔,降低車輛購置稅稅率,或將購車納入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等。針對限購城市,應增加購車指標、放寬限制條件,最終實現全面取消限購。同時,要從提升出行便利性、解決停車難題、優化新能源車使用環境等方面,全方位改善汽車使用環境。
健全法規標準,護航自動駕駛發展
而在汽車智能化方面,劉懿艷指出自動駕駛汽車已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方向,部分企業已具備量產能力,但我國現行法律法規對自動駕駛汽車的支持尚顯不足,阻礙了其商業化與規模化應用。
劉懿艷建議,健全完善我國自動駕駛汽車法律體系,修訂《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關細則,明確自動駕駛汽車的上路規則與事故責任認定標準,同步完善網絡安全、數據安全等配套法律。在政策實施上,擴大自動駕駛汽車準入和上路試點范圍,納入面向消費者的應用場景,并加快試點進度。此外,政府需統籌產業鏈資源,制定覆蓋研發、生產、運營等全流程的自動駕駛汽車標準體系,降低行業發展風險。
整體來看,中國汽車產業正在昂揚向上,隨著相關政策和規范的落地完善,劉懿艷認為整個汽車市場發展一定會更持續、更健康、更穩定。